这部科普动画每一集都由卡通动画和实景动画两部分组成,从想象力环节过渡到科学辨析环节,每一集结尾都有魔法时刻,是温暖的儿童视角和未来畅想,引导儿童科学思考。
5-8分钟的动画有这样四个环节:
1. 从孩子的视角和日常生活出发,趣味十足更有代入感
动画一开始都是围绕主人公小男孩白泽展开,科普内容的故事也是从孩子的视角切入,给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让他们跟随白泽一起,进入一个个科学的世界。
《这是三叶虫》开场,简单而生活
比如在《这是三叶虫》一集中,通过白泽的视角,孩子们会有亲眼见证三叶虫蜕壳的感觉。
另外,动画里需要孩子去认知的知识和概念都是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和代入感,更好的帮助他们去理解。
比如《这是空间站》,把一个孩子们很陌生的生活中见不到的事物,类比成孩子们熟悉的自己家的房子,通过孩子们日常起居生活空间来帮助孩子理解空间站的构造。
《这是月球》里将棒棒糖比如成星球,有趣的表达不仅能让孩子更好懂,还能吸引他们一步步的继续看下去。
2. 想像力空间:带孩子一起脑洞大开
到了第二段,白泽开始跟小朋友脑洞大开。这个部分,就是爸爸老R常用的,用趣味的形式拓展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明白抽象复杂的概念。
比如:用小孩子最喜欢在起雾的玻璃上画出鱼。让小孩子发挥想像力去探索海洋。
父母在这一环节里,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把家里能想到的东西都拿出来做实验。
3. 辨析空间:完全复原的真实事物剖析
到了第三部分,首先带给我的是视觉冲击,你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其实它不是!它是一部“写实版的梦幻动画。
孩子们会在画面中看清远古三叶虫背甲上的纹路。
这里结合精美的实景画面,复原真实场景、剖析真实事物。
这是电梯
这是南极
这是细菌
被画面之美震撼的同时,动画里带来的还是最权威科学知识。这一部分,就是爸爸的第三个方法:以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为基础,提升到知识点、概念和知识结构。
空间站有多大?宇航员如何睡觉、吃饭?月球的脸怎样变化?隧道是怎么建成的?蚂蚁城堡里是什么样子?沙漠里面有什么?豆子长什么样?怎么区分豆子?还有……父母最关心的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告诉孩子危险是什么?
这是隧道
这是沙漠
4. 白泽魔法时刻:让创造力迸发的收获
白泽动画还比爸爸的方法多了一个环节!动画用魔法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伴随着音乐,孩子们会一边唱一边思考,点燃他们想要用双手去改变世界的希望火苗。
这是豆子
比如《这是海洋》的最后,孩子们体会一把“亲自”和白泽一起保护海洋,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海洋的信念将会深深的烙在他们的心里!
让我们看几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这部科普动画吧!
《这是什么》每集5—8分钟,时长安排都是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角度科学设计,每一集虽然很短,但是内容却很丰富,分为趣味导入、想像力空间、辨析空间和白泽魔法时刻四个部分,每集动画都像一堂科学课,给孩子充分的互动体验,让孩子收获通识学习的基础上,还能得到想象力、辨析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阿嘟白泽科普动画第一季《这是什么》共分为七大模块体系,对于孩子在七大敏感发育的特殊阶段,丰富孩子的感知经验。
- 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比如孩子关注蚂蚁、灰尘、豆子这些身边细微事物;
- 对空间的敏感:比如孩子对恐龙、太空的天生好奇;
- 对安全的敏感:比如电梯、危险、窨井盖等这个年龄段非常需要的安全引导;
- 对工具使用的敏感:比如小到拉链、扳手的正确使用,大到挖掘机、摩天轮的认知;
- 对心理和生理的敏感:比如恐惧、告别等心理启蒙,以及牙齿、睡眠,还有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后脑勺、膝盖等的科学认知;
- 对榜样的敏感:伟大科学家们的榜样启蒙,会给孩子树立一生的正确引导;
- 对前沿知识的敏感:人工智能、航天器、3D打印,甚至是听起来很陌生的引力波、量子等,其实都已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带领孩子去打开认知的广度。
资源截图(部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