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会长妈妈

来源 | 家长会了么(ID:jiazhanghuileme)

从前天中午到现在,网络上一直被战事新闻刷屏,隔着手机屏幕你都能感受到炮火连天。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仗了”,这可能是连小学生都能感知到的国际热点。

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位家长,你做好应对孩子一连串发问的准备了吗?

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打仗?因为有纠纷。

为什么会有纠纷?因为乌克兰要加入北约。

为什么乌克兰要加入北约?

……

别觉得这些不算啥,放心,等孩子长到一定年纪,一定会把你问倒。

尤其像战争这种大场面的国际热点,更是许多小男孩关心的问题。

那要如何给孩子描述一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呢?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比如,咱们就用通俗易懂的话来拆解一下俄乌之战的起因——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被称为世界大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关系不好,也打压过乌克兰,希望它回归,乌克兰不愿意,就想加入北约。

简单一句话就是国想不被欺负,就要找靠山。

这是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的主要原因。

而北约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组织,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军事部队。

这些年,北约的组织不断扩张,距离俄罗斯越来越近,其实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博弈。

俄罗斯周围的国家不断加入北约,目前俄罗斯西部只剩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没加入北约,结果现在乌克兰要加入了。

白俄罗斯另外三面被北约国家夹着,极有可能也加入。

如果到时候都加入,俄罗斯西面全是北约国家,没有缓冲地带,本国的安全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所以俄罗斯就号称把乌克兰的领土一分为二,而且在边境部署了军队。

因为加入北约有限制条件:

不许开战,不许有领土纠纷。

俄罗斯这一出,是为了把乌克兰从北约组织里面拉出来。

美国一直也很忌惮俄罗斯,所以一直在搞些小动作,而俄罗斯的态度也变得更强硬。

最终战事一触即发。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我们怎样看待战争,就会怎样和孩子们谈论战争。

正如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给孩子们创作怎样的书,给他们讲怎样的故事。

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放在语文教科书里,是在传递一种对战争的认知。

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放在电子游戏里,是在传递一种对战争的认知。

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牛虻》、《三国演义》、《水浒传》放在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里,也是在传递一种对战争的认知。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种传递,都是一种教育。

每种教育,都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孩子对战争的认知。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所以,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战争”,我们要和孩子谈些什么?

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这样说:

“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以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你只能被逗乐。

事实上,今天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思考他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

小时候男孩子都爱看战争故事和战争片。

英雄们在刀箭或炮火里出生入死,为了国家或正义冲锋陷阵,那是少年时的我们所知道的最酷的人生。

长大后,我们又看了那么多反战题材作品,那么多人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

战争没有对错和胜负,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意味着流血和恐怖。

比如二战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宏大的话题,关于国家、宗教、种族、生命……

然而战争的残酷,环境的动荡,生活的拮据,大人们的恐惧,在孩子们眼里看到的却完全不同。

即使他们总是要面对与年龄不相称的苦难或早熟,眼中依旧闪现童真。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我们不再做太多解释。

今天只想给各位家长推荐几部关于二战的儿童题材电影,主角都是孩子,透过孩子的故事,用孩子的视角看待战争。

周末不妨选择一部与孩子同看,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让TA尝试着去了解战争,也许更能懂得坚强与善良的涵义,也更加珍爱和平。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 《新纽扣战争》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如果你曾被《放牛班的春天》所打动,那一定不要错过此片。

同一导演的又一部直击人心的儿童片,欢笑与感动之间尽展现实的残酷。

看着片中那一大帮各具特色的法国孩子挥舞着木棍在操场上奔跑,只为了获得“敌方”衣衫上的扣子。

看似充满儿戏般的游戏,却映射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你会感叹故事的巧妙,也更是领教了西方人看待战争的角度。

与《战马》不同,影片没有任何战争的场面或元素。

沦陷地区孩子们的内心与表面上平和的生活完全不同,“等打完仗就……”成了他们的常用语,看似幼小的心灵们其实有时比大人们还要强大。

孩子之间的战争哪里算得了战争,即使今天打得头破血流,明天依然可以在同一个战壕中战斗。

这才有了最后面对纳粹时的携手共进。

这才是孩子的世界,也只有孩子的世界才会如此天然,又如此纯真。

在孩子眼里,世界级的战争,不过是场儿戏。

  • 《橡树男孩》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一部无懈可击的温情电影,改编自瑞典女作家玛丽安娜•弗雷德里克森同名小说。

讲述了在纳粹德国大环境下两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和两个家庭的生活全貌:

工人家庭出身的西蒙和富商儿子伊撒在学校成为朋友,一个爱木匠,一个爱音乐,两个家庭因而被联系在一起。

不知是否因为作者来自二战中立国,故事有意避开了二战那些血腥的画面。

战争表面上离这两个家庭很远,但战争的余威却依旧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

战争中的迁徙、战后的寻根,正是二战期间大量北欧人和犹太人的写照。

命运于身份的错位交织,本性于内心的纠结挣扎,终归是时代的无奈。

  • 《战场上的小人球》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又是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也是芬兰导演克劳斯·哈洛的代表作。

1940年至1944年,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失去父亲的芬兰孩子以难民身份被送往瑞典避难后的寄养。

小小男孩芬兰艾洛(Eero)有两个妈妈:

芬兰妈妈,和瑞典妈妈辛娜(Signe),但又不知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伊诺的童年有黑色的战争阴影,两位非常爱他的母亲给他了爱的斑斓,但他不明白的为什么她们又都放弃过他。

不停换位思考,我们就会知道,在爱的世界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影片用倒叙与插叙并用的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的时间相穿梭,黑白与彩色影像相交错,细节美到极致。

影片的真谛,不是反映战争的残酷,而是在残酷环境下的人情。

  • 《晚安,汤姆先生》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Michelle Magorian的同名小说,这本书曾获英国《卫报》评选的最佳儿童小说奖,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和爱的温情故事。

二战期间的伦敦饱受空袭轰炸,十一岁的小男生威廉为逃避战火,避难到小镇来。

遇到性情古怪、暴躁的独居老人汤姆。

这两个年龄相差半世纪、个性南辕北辙的人不期而遇,竟发展出祖孙般的真情。

  • 《铁蹄下的村庄》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故事背景是1944年发生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农村的纳粹大屠杀事件。

《铁蹄下的村庄》的英文片名是

电影以一个8岁女孩玛蒂娜为主角,全面以玛蒂娜的视角来展现事件发生的始末。

影片一开始是玛蒂娜独自穿行在空无一人的家中,阴暗中凌乱的被褥、狼籍的房间、削短的头发预示着悲剧已然降临。

之后再以回溯的方式,呈现大屠杀发生前后的过程。

全片的调性是客观冷静、不带感情、不血腥的,导演似乎只是想告诉大家曾经有这么一件事情在这么一个村庄发生过。

至于其中的对错、好坏,全凭观众自己来判断。

  • 《围捕》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法国维希政府时期犹太少年儿童在集中营的非人生活。

这是历史上极其离谱的种族大屠杀,法国的傀儡政府在德国法西斯的授意下,屠杀了上万名犹太人,其中包括4000多名儿童。

全篇极少暴力镜头,却远比任何殴打和屠杀更让人难受。

主角的小男孩在失去了母亲和哥哥之后,竟然走出了地狱般的黑暗世界。

他是个幸存者,却被战争撕碎了童年。

孩子的纯真善良,父母的温情关爱,还有好心的巴黎人的帮助,与残酷的现实都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这场无情的屠杀,于是,悲剧变得更加苍凉。

  • 《五月的四天》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这是一部德国与俄罗斯合拍的二战题材影片,荒诞却源自真实,也没有试图去说服观众往某一个方向倒戈。

战争的最后四天里,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小镇上,所有人都对战争感到疲惫。

只有十三岁的孤儿彼得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英雄,千万百计煽动两支部队打仗……

影片把孩子的英雄梦与大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形成对比,没有刻意刻画战争的残酷。

而是选择在大家都以为噩梦结束的时候,用一个温柔正义的事情来讲述战争这样冷血残酷的过程。

真正结束战争的不是一方的胜利,而是人性仅存的善意。

  • 《再见,孩子们》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这是导演路易马勒根据自己童年经历改编的,他的童年是在德国纳粹占领时期的法国度过的。

影片平铺直叙了二战期间一间法国寄宿学校里,一个法国男孩朱利安(原型大概率是导演本人)和一个来自德国的犹太男孩波奈间的友谊,犹太男孩被告密导致被盖世太保抓走,给朱利安心理留下永远的创伤。

伙伴的死去令朱利安不得不直面成人世界的残酷,并影响了他的一生,而导演用一种平静到可怕的语气叙述他的经历,没有加入任何刻意的煽情成分。

影片最后,神父和孩子们深情道别,朱里安和波卡默默作别,导演马勒也向他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做最后的告别。

“妈妈,什么是战争?”当孩子这样问,请用这8部影片回答他

冬天的积雪和春天的花瓣循环交替,翻滚的炮火和悠扬的牧歌此起彼伏。

这一切,都是战争年代的孩子眼中的真实,也是需要向和平年代的孩子讲述的真相。

在我们这个安全的环境里,让孩子了解战争中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心灵,培养孩子的知觉和想象力。

他才能怀抱悲悯和对生命的尊重,才能积蓄内在的力量,与一个美好但又复杂困难的世界相处。

这,恐怕就是我们通过一场战争能教给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