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狮子温
来源 | 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重视科学育儿,一方面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精心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又想孩子通过各种技能训练可以成为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但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衡,一不小心就会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在生活中一遇到问题就会慌了神。
作为父母,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在挫折面前尽力而为,更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而从挫折和失败中得到的收获,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份难得的成长礼物。
今天给这个的故事,是一个妈妈,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还还有自己的一些解压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家长带来启发。
孩子的抗挫力
没有父母想象中弱
很多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家中很多事情都会选择隐瞒或者报喜不报忧。
但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得的坚强,也比我们想象得脆弱。
前几天我们育儿组织教练群有老师遇到家长的咨询:
一个九岁孩子的爸爸被拘留后全家乱成一锅粥,家长虽然对孩子隐瞒了实情,但小孩子开始情绪不稳甚至拒绝上学,家长非常苦恼:爸爸的情况,说还是不说?
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今年初,我妈病故,家里经历些令人难过的事,让我和女儿深受打击。
加上我妈看病欠了笔钱,经济的压力和亲情的幻灭,让我女儿一度对世界失望到有轻生倾向。
当时我自己也陷在伤痛中走不出来,所以直到老师发现孩子不对,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拉起自己,再拉起女儿。
首先是我自己彻底看开:欠外债也罢,只剩母女二人也罢,只要我俩还健健康康活着,其他困难真都是暂时的。
当我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情时,我女儿也开始慢慢好了起来。
以前,她会整晚整晚哭,说自己童年像公主一样幸福,以为亲人永远爱,财富花不完,现在居然除了我再没任何亲人,老天好不公平……
现在她反而会劝我:
“妈妈,咱俩要好好爱惜身体,踏踏实实工作,在新西兰这样的国家,你有本事又善良又坚强,咱一定还会过上好日子的。
到时候咱们去迪拜,去马尔代夫,去环球旅行!”
她以前是个很粘人的小姑娘,天天觉得我陪她不够,可现在我工作时她再也不抱怨我没时间陪她,而是让我注意身体。
有天我写稿子累得趴电脑上睡着了,她默默给我披上棉衣关上灯,还跑厨房做鸡蛋炒饭等我醒,晚上搂着我说:
“妈妈,下次上床睡会舒服,我给你当闹钟,保证到点儿喊你不让你浪费时间。”
以前她非常害羞,不爱不见外人,现在却会跟我见见可靠的朋友,因为她说关键时刻朋友比亲人更靠谱,所以要看我如何与朋友交往。
我开始做房产中介,周六日要带客户看房,又不想耽误孩子美术课,如果是从前,女儿要么不上美术课,要么不让我出门做事。
可现在她居然肯起个大早,拿上书和手机坐在车后面跟着我和客户在外面一跑大半天,累得不行却毫无怨言,还鼓励我说:“妈妈,为了以后的迪拜马尔代夫,加油挣钱啊!”
以前她是个极好面子的小孩,经常为了些面子上的小事和我生气。
可前几天狗狗把她带饭的焖烧罐盖子咬坏了,我说给她买个新的,她居然说一个焖烧罐要好几十纽币,这盖子只是变丑了又不是不能用,干嘛要为面子浪费金钱。
我实在不想那么丑的盖子带到学校让人笑话,她居然和我急了:“别人爱笑话就笑话好了,干嘛那么好面子?东西实用就好,不能浪费。”
感动得我几乎落泪:一个超级好面子的孩子现在居然这么踏实,太不可思议!
所以小孩子可塑性真的特别强,他们在面对挫折或者变故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
相反,如果家长能够冷静下来,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说明当下所面临的困难,孩子或许不会那么六神无主,反而能学会如何在挫折中成长起来。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从接纳负面情绪开始
在我们从小的教育里,是鼓励百折不挠、遇挫弥坚的,但现代心理学发现,在经受挫折的初级阶段,有这种坚定念头的人,往往是心理恢复更慢的人。
这里的心理恢复不是指战胜困难事件本身,而是从人生长期幸福的角度来看,整个事件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幸福度影响以及亲密关系等综合层面的修复。
当女儿遇到挫折时,我会抱着她问:“你看上去好难受,哭出来或捶打什么吧。”
她有时候会放声大哭,有时候会略微迟疑:“我总这么脆弱是不是不好?”
我会告诉她:“难过痛哭或者发泄是人的天性,我不用你坚强,我只要你健康。”
这时候她就会边哭边说,说各种愤怒,说各种恐惧,说各种不平……
而这种边哭边说,其实是孩子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她肯打开心扉,毒素开始往外排,而不是向内去。
这个阶段,家长是一定要慎用言语进行劝导的。
因为人在负面情绪里时,任何基于理性的劝导都是毫无作用的,只会激发孩子更深的愤怒和对家长的隔阂。
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孩子发泄累了,毒素排空了,自然情绪脑会关闭,这时候理性大脑才开始工作,我们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引导:
我们和孩子一起体会“我们现在在哪里?”包括自己的情绪,包括事件的进度。
这时候切忌提前跨入“我们如何爬出困境”那一步,如果连自己的所在地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到正确抵达目的之最佳路径?
说实话,小孩子哭闹搁谁都烦,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我们是在帮助孩子在愤怒的阶梯里向上爬,是不是能让自己稍微宽慰一些?
还是那句话:事情摆在那里是客观现实,如何看待问题是我们的主观选择。
请参考上图所示的孩子负面情绪爬升阶梯,牢牢记住:
从不成熟的负面行为爬到最好阶段的过程是漫长的,家长必须明白,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人,每次都只能爬上一个台阶,千万不要试图走捷径一蹴而就,那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我在没接触这个阶梯图前,碰到孩子哭闹会很抓狂。
因为你不知道她还要闹多久,也不知道她会闹到什么地步。
自从脑中有了这个负面情绪阶梯后,心里真踏实多了,观察她的表现就可以预测出这次哭闹是会持续半个小时,还是三分钟就能结束。
有了心理准备的家长自然稳如泰山,而这种稳定的情绪其实也给了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我在这里陪着你,这事儿没啥大不了。”
这种心理暗示往往会很大程度加速孩子爬升阶梯的过程,让孩子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而一旦走出负面情绪,理智脑开启思考模式,就是你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为当前困境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时候啦。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
是教导的好时刻
当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理智脑开启思考模式时,家长就可以开始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了。
在探讨方案前,家长自己不妨先思考四个问题:
我现在是什么状态?
我怎么看当下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我当下的资源是什么?长处是什么?缺的部分用什么可以替代?
这四个问题可以为你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提供参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总欺负小红,小红因为憋屈几乎不想上学。
有天被小明打后,小红回家愤愤不平地说:
“小明这么讨厌的垃圾,怎么不去死!他只要活着我就不去上学了!”
家长听到这个怎么处理?是训斥孩子不可以恶毒诅咒同学?
还是息事宁人劝孩子别计较专心学习天天向上?
还是让孩子以牙还牙地打回去?
都不对,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影响。我建议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第一时间认同孩子此刻的负面情感。
千万不要评价对错或提供解决方案,只是抱着孩子抚摸,同时应和她:
“小明怎么把我孩子欺负成这个样子?这事儿是够讨厌的。”
我重复了孩子用于表达情感的话“讨厌”,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觉得受到家长无条件的支持和关爱。
当孩子觉得家长和她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时,才能获得安全感,也才愿意敞开心扉告诉你所有的事实。
第二步:孩子感觉安全的时候就会各种发泄,说出很多让人吃惊的诅咒话语甚至有破坏性行动。
这时候家长只要确保孩子本身是安全的,不妨放任孩子发泄,发泄得越彻底进入理性的环节就越顺利。
切忌:不要评价,不要阻止,只要确保孩子人身安全就好。
我家孩子有次在情绪极端的情况下把墙都踹个洞,我压根没生气,而是第一时间抱着她的脚问:“疼不疼?伤到自己没有?”
她当时就搂着我痛哭,诉说自己受到的种种不公待遇,甚至包括七八年前的,发泄完了开始跟我道歉自己的粗暴行为。
那之后她即使盛怒也再没发生过类似行为,她告诉我,每次她气得发疯时都会想起来“不能让我妈担心”。
第三步:孩子发泄够了,会进入疲累真空期,这时候不要着急问孩子怎么想,也不要急于灌输家长的正确理念,先满足孩子作为生物的身体需求:
给水喝(根据生理学研究,此时提供冰一些的甜饮料会加速孩子进入愉快平和期),给美食,给拥抱抚摸(最好再给孩子披一些毛茸茸的暖和织物,唤起人类生物本能所需的安全感),让孩子在安全和亲密中慢慢恢复元气。
第四步:孩子感觉安全后不用家长提示,都会开始自己跟家长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办法会极其不靠谱甚至暴力,但是家长慎用评价,只用开放式问答继续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细节就好。
这时候是教会孩子资源互换的最好时机—拿我所有,换我所要。
第五步:经过上述分析后,孩子基本上已经被家长引导上正确解决困难的道路,
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就好,让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孩子可以一步步按自己的规划走在克服困难的道路上!
经过以上五步,其实困难本身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解决困难不是目的。
最终目的是我们和孩子从困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有没有因此而成长。
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犯错的时候其实是学习的最佳时机,我们把它称为“教导的好时刻”。
在这个时刻里,家长最需要牢记的就是“快快的表扬,慢慢的批评”。
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也是培养情商和逆商的关键环节。
来源: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国内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380w+高知父母都在关注,帮助6-16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