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猿妈妈

来源 | 猿辅导家长圈(ID:yfdxuexiquan)

昨天晚上11点,我都快睡了,表姐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表姐的孩子整个躺在地板上,一句话都不说。

旁边一片狼藉,衣柜倒了,饮水机翻了,满地散落着衣服、书本,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被抢劫了。

表姐发了这样一段话:

“说了几句他的学习,他就开始暴怒。一生气就摔东西,脾气那么差,我一个人在外面带个孩子那么不容易,真是不知道造了什么孽。”

舅舅看了说了句:“我们家的乖学生怎么回事?是不是到叛逆期了?打一顿就好了。”

表姐无奈回复:“上次打了一次就再也不想打了,没有用。现在我只要一生气,他就跑到外面去说我虐待儿童,说恨我讨厌我,我真的无能为力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后来谁也没有回复表姐。

本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谁知凌晨一点,表姐的孩子突然在群里发了这段话:

“你每天看我哪儿都不顺眼。

我写作业慢,你说我笨;

我起床晚了,你说我懒;

我买个玩具,你说我不懂事;

我玩手机,你又说不爱学习。

你怎么总找我的毛病,你看看群里其他人像你一样一天到晚发疯吗?”

一家人最后弄成这样,实在难堪。

要说起她家孩子,是整个家族里最拿得出手的孩子,从小学习就优秀。

我也明白表姐的为人,她办事不出差错,事情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她都要把最坏的情况说出来,防微杜渐。

快迟到了!

再错你就没机会了!

再吃牙齿都要坏完了!

再玩就考不上重点中学了!

孩子估计就是对表姐的“过度担心”感到厌烦,所以开始“反抗”了。

人们都说:“担心其实是一种诅咒。”

有时我们父母用心良苦劝告孩子,会无形中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暗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可怕,有些话,家长千万记住,不要轻易对孩子说。

图片

父母的消极暗示

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突然想到之前火上热搜的新闻:

江苏无锡,一位妈妈看男孩的书包俨然像个“垃圾包”:作业本是“纸片书”,书被卷得不成样子,但翻开一本书的封面,背后赫然写着“目标是清华和北大”。

妈妈抬头一看,儿子还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前咬笔杆。

妈妈都气笑了,嘲讽道:你要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图片

网友一看炸开了锅,两方阵营纷纷评论,一方认为:妈妈没错,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另一方认为: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当妈的起码要支持鼓励孩子,绝不能嘲笑,看看评论就知道网友有多么的激动:

一个清华北大的苗子,葬送在他妈手里了!

当妈的都嘲笑孩子的梦想,这孩子内心该有多失望啊!

当妈的怎么能这样!

……

我们试想,孩子听到这样的调侃,内心会作何感想?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说: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同理,妈妈听了都会嘲笑的梦想,这位孩子肯定也觉得可笑。

“我怎么会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梦想呢?就我也配考清华北大吗?果然妈妈说得没错。”孩子也会越来越自卑。

如果是之前孩子有1%的可能性考上清华北大,那现在他彻底放弃了这个梦想,考上的几率变成了0%。

演讲大师韦恩·戴尔畅曾说:

“我们能力有限,这绝对是一个弥天大谎,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就是相信极限的存在。”

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孩子的天赋是无限的,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父母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是一跟孩子说话,就全是消极暗示:

孩子考得不好,他们就说:“你怎么那么笨啊?那么简单都出错!你以后没救了。”

孩子考得好,他们就说:“你得瑟什么劲儿,不就考好了一次吗?别骄傲。”

消极暗示就像一个“诅咒”,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应验。

我家孩子学数学的时候,总会把分子分母弄混,我很生气,那段时间我总跟孩子强调:“分子分母别弄反了!”

谁想孩子单元测的时候,只考了25分,整个试卷分子分母都弄反了。孩子都没敢从学校正门出去,都怕同学嘲笑她。

事后我问孩子:“分子分母怎么还弄不明白呢?”

孩子就说:“妈,其实我也觉得分子分母很简单,但你每次跟我强调‘别弄反’,我考试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就记得‘弄反’,最后就考了25分。”

我们每强调一次负面结果,都加深了孩子对负面结果的印象,恶性循环,越强调越出错,这便是消极暗示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原因。

图片

拥有“黑马”潜质的孩子

源于从小父母懂得积极暗示

先跟大家说一个非常“神奇”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对小学18个班级的孩子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也就是看未来谁会更有出息。

测验以后,他交给老师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学生名单,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未来一片光明,不可估量啊。

大半年后,他对这18个班的学生复试发现:

之前上了名单的学生,学习进步明显,原本态度不好的孩子,现在都令老师刮目相看,跟同学的相处十分融洽。

然而这份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手写上去的。

学生只是接收到了他的“积极暗示”,所以努力向着“有发展前途”的形象靠拢,因而激发了各方面的潜能。

你假定孩子是优秀的,他真的会向你证明;你越觉得孩子笨,孩子就真的会越来越笨。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面的“自证预言”—— 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无非是最亮眼的那颗星,拿下2枚金牌1枚银牌的谷爱凌,就读斯坦福大学,颜值、学历、实力双双在线,一时刷屏了朋友圈。

其实在她的家庭教育里,积极暗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的妈妈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从小她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完人”,“小时候我觉得我要是不得一百分,就是非常大的错误。”

图片

但她并不希望谷爱凌也像她一样追求完美,她一直告诉谷爱凌,不必非要考斯坦福;出去参加比赛,她也不会要求谷爱凌必须拿冠军。

有次媒体采访谷燕:“姐,你是怎么教育这个孩子的?”

她说:“要说理念,我就记得两句话,第一句是爱凌入学时她们老师说的,千万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句是学到的理念,少表扬点他们的聪明,多表扬点他们的努力。”

正是因为“不过度纠正”“不打击”“多表扬”,才养成了谷爱凌自信、大胆的性格。

图片

13岁的谷爱凌接受采访,她就非常自信地说:

“所有的运动,包括篮球,不要去想有别人做得比你好,不管是别的男孩别的女孩,比你大比你小,你就是最好的,你必须带着这个想法去开始练,所有打得好的人都是这样开始的。”

不要管别人怎么样,你就是最棒的,如果没有谷燕的家庭教育,想必养不出这样的孩子。

也难怪,当网友们安慰谷爱凌在大跳台项目“别太有压力了”,谷爱凌说的是“你为什么不是对我更有信心。”

果然最后她以一个完美的转体拿到了冠军,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所以说,奇迹会发生吗?会,但只会发生在“相信自己能做到,并坚持去做”的人身上,而不是“设想各种不利条件,犹犹豫豫,最后一步都没迈出去”的人身上。

图片

父母如何正确暗示孩子?

早教专家林怡说:“与说教、批评、责罚等手段比较,不着痕迹地暗示有着更为神奇的力量,能更快速地改变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那到底如何暗示孩子呢?这里我们提供几个小技巧。

1. 把“不要”去掉

李玫瑾说:“当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对时,家长不要大喊大叫地去纠正,否则他就会强化这个事情的印象。”

与其不断强调「不要」, 不如跟孩子强调「要」。比如:

把“你别剩饭”改成➡️“你今天可以吃完的。”

把“你不要磨磨蹭蹭”改成➡️“你可以快一点的。”

把“你不要总发脾气”改成➡️ “你可以轻声说话。”

把“你不要玩手机”改成➡️“你可以开始写作业了。”

把“你不要吵了”改成➡️“你可以安静一点。”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每日重复一次,孩子听到的都是积极的暗示,孩子的心态也会慢慢变化的。

2. 及时鼓励孩子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就提出过5:1的“家庭洛萨达比例”,也就是说“我们对爱人、孩子的每一句批评,要配上5句鼓励,才能维持稳定的关系”。

但夸孩子也有技巧,夸不好也会害了孩子。

①不夸孩子的天赋,多夸孩子的努力。

【比如】👉不说“宝贝好厉害,真棒啊,考得太好了!”

而是要说“考得不错啊,这都是宝贝平时努力得来的,要继续加油!”

②不只是给孩子加油打气,而要夸孩子的毅力。

【比如】👉不说“加油啊,你肯定行”,这徒增孩子的压力。

而是说“表现不错,坚持就是胜利,继续努力啊~”

③不笼统地夸孩子,多夸孩子的细节。

【比如】👉不说“你真棒”。

而是要说“宝贝,进步不少啊,你看你握笔的姿势更标准了,比如这个‘正’字就很立体,掌握得不错。”

及时鼓励,注重细节,真心表扬,想必没有孩子不喜欢这样的父母。

3. 给孩子明确、具体的指令

有时候,孩子屡教不改,不一定是不听话,而是我们说的方法,他听不懂。

比如之前我家孩子字写得不好,我跟他说了无数次,别写歪,但仍无济于事。

看了《正面管教》那本书我才知道,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明确的指令。

比如写字这件事,我就给孩子买了田字格,在田字格上面画上点,孩子只需要连接点就可以写字。

图片

慢慢地他发现写字不难,字好看也很有成就感,喜欢上写字了,现在写字再也不是问题了。

与其反复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不如想办法,把事情变得更简单,让孩子更容易有成就感,毕竟我们都只喜欢做有成就感的事情。

4. 多说一句“你觉得呢?”

有时候我们忍不住催孩子,命令他们去做事的时候,最后说一句“你觉得怎么样”,无论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孩子都不会发脾气。

试想一下,这两种场景:

A妈妈:“你怎么还在玩,赶紧做作业!”

B妈妈:“你看咱们现在先把作业写了再玩也不迟,你觉得呢?”

A妈妈:“别总吃零食,对身体不好!”

B妈妈:“吃零食得有个度,你觉得呢?”

我相信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听到对方凡事都询问自己的意见,一定会感受到“尊重”。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过:

“如果你认定孩子会不听话,他大概都会如你所愿;相同的,如果你认定他会合作,他也会如你所愿。你正向的期待建立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当我们愿意尊重孩子,俯身跟孩子合作,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图片
图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嘴里;父母的嘴,就是孩子最好的风水。

尝试去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吧,不要吝啬你的夸奖,收起你不必要的担心与消极暗示。

起心动念,皆为变卦。凡事往好了说,往好了想,事情真的是会越来越好。

别叹气,福气会流走;别责骂,和气最难得。

有一种问题,叫父母觉得你有问题;

有一种自信,叫做父母觉得你可以。

暗示的力量,聪明的大家,想必已经知道该如何运用了。

请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与各位共勉。

*来源:猿辅导家长圈(ID:yfdxuexiquan),聚焦前沿、优质、有影响力的教育通识,小猿陪伴家长终生学习。*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