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时,“焦虑”几乎与家长如影随形,不管孩子有没有进步,都逃不开。

有进步的孩子,父母会焦虑他能不能进步得更多,没有进步的父母,会焦虑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这是父母的脆弱之处,也是人的本性,永远觉得还可以更好。纳德·范·德·林登说过:

父母应该停止向外寻求肯定和比较,从孩子身体、心理、情绪上判断自己是否做对了。

是的,检验你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孩子的表现,而这不仅仅只是成绩,更应该是全面的。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6种表现,说明你已经教育得很好了,继续保持,不要焦虑。反之,若没做到父母要反思自己何处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

会察言观色,同理心强,会哄人

这样的孩子通常情商很高,而且心地善良,人格上是较为完整的。群里有父母分享孩子小时候的事,总是欣慰地说:“孩子只要看见我低头不说话,就会过来捧起我的脸,委屈巴巴地问:‘妈妈你是不开心了吗?你不爱我了吗?’”每次不管多不开心,都会被孩子暖起来,立马佛系了。孩子会哄人,能适应身边人情绪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表达疑惑和安慰。将来在社交中会很有优势,更容易赢得他人尊重,较快适应新的环境。

愿意找父母谈心

《谈心社》第五期请到了王子文,她谈起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剧场戏内,王子文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曲筱绡”,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无比坚强,但在戏外她却是个孤独的女孩,这是成长经历赋予她的。王子文在博客《他,她》中写道:

一个很小的单间里,异常凌乱,家具只有一张单人床。

父母把我放在床边,我不知道父亲要干嘛,只知道自己很害怕,父亲一直在讲话,我听不进去。

她和父母一直是缺乏沟通的,不敢敞开心扉,因为她知道自己即便说了,也会被父母忽视、不理解。

如果孩子愿意找到你,和你说得没完没了,请珍惜并把关键点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能与你沟通内心想法的孩子,对你都是充满信任的,也说明他安全感强。

输得起

孩子体验到失败,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方面加强练习,并体验到一种需要更努力争取的感觉,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在《爸爸去哪儿》中有次团体活动,陈小春的孩子Jasper一直在询问应采儿自己赢了吗?应采儿说:“没有,吴尊叔叔赢了。”结果那一瞬间,小小春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应采儿安慰他这只是运气问题,他才渐渐平息下来。

成长中尽情让孩子体验就好了,“输”不一定不好,而是另一种馈赠,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向家长求助

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就是会善用身边的资源。之前听过一个故事,父亲让孩子搬一块巨大的石头,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成功,抱怨良久后愤然离开。后来父母问他:“我们就在你身边,你为什么不请求帮助?”孩子善用身边的资源,父母应该庆幸,这代表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子文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没有遭遇校园霸凌。生活中很多被人欺负却不敢告诉父母的孩子,最终心理或身体上都受了严重的伤,甚至于失去了生命。孩子不信任家长,遇到危险也不向家长求助,这是种悲哀。从什么时候起,家不再是最安全的“港湾”了?

会主动做家务

愿意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通常也有责任心。父母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他将来总是要自己走出去的,你的包办只会让他的能力无法发挥。相信孩子在不断摸索中能找到规律,这份信任将是他独立人生的开始。自己做家务时也给孩子一个空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示范给他看,让孩子试一试,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培养了各项能力,一举两得。

喜欢阅读

孩子能安静下来读书,说明内心能平和得下来,不被外界纷扰打搅,沉浸在精神世界里。这样的孩子逻辑性、秩序感更强,读适合的书,会让孩子更有成长的动力。在家里简单设计一个书架,摆上孩子感兴趣的书,购买时带着孩子一起到书店挑选。读书是个很好的习惯,这样长大后便会成为“腹中有书气自华”的人。与其做无谓的焦虑,不如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爱得太盲目。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