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一年前,同事离婚了。

离婚前,每次见她儿子都是蹦蹦跳跳,一脸天真烂漫,话也挺多的。

最近,再见到她儿子时发现,他脸上没了笑容,人也变得沉默寡言。

同事们都忍不住感概道: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

是啊,婚姻破碎,是父母两个人的错误,而孩子却成了错误的承担者。

最近热播的《小敏家》,也验证了这一点。

01

周迅饰演的小敏在儿子6岁那年离婚了。

离婚后,小敏就一个人去了北京。

儿子金家俊一直跟着姥姥生活。

10年的时间里,小敏不仅很少回家看金家俊,跟金家俊的沟通交流也少得可怜。

爸爸虽然和金家俊生活在同一城市,却整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仅从来没有管过金家俊,还经常在金家俊面前控诉妈妈的不是。

爸爸投资失败后,甚至藏起金家俊的身份证,让他先放弃学业,打工替自己还债。

在这样的环境下,金家俊即使拥有高大帅气的外表、冲刺清华的成绩,却依旧变得敏感、自卑,懂事得让人心疼,活得就像“疼痛文学男主角”。

心理学上说:

“情绪的产生以需要为重要基础,需要被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爸爸本应该是金家俊的依靠,反而成了他的拖累。

妈妈本应该满足金家俊对爱的渴望,反而成了他可触不可及的伤痛。

所以,父母离婚,受伤最深的一定是孩子。

还记得被称为“忧郁王子”的歌手王杰吗?

12岁时,王杰的父母离婚了。

父母为了各自的生活不受影响,将王杰送往寄宿学校。

自此,父母就再也没有看过王杰。

每逢节假日,别的同学父母都会带着好吃的好喝的到学校看望孩子,只有王杰像个孤儿一样孤零零的躲在一旁。

强烈的孤独感、委屈和被抛弃的感觉,让王杰变得越来越沉默和阴郁。

成名后的王杰,曾在节目中很悲伤的说到:

“我和妈妈是很糟糕很糟糕的母子情。

我和爸爸形同陌路,片场偶遇都会觉得很尴尬。

但是,每当我看到家人团聚的情景,我就非常羡慕。

因为这是我儿时的渴望,但从没有过的经历。”

有句话说:被爱滋养的孩子,才能明亮如光。

父母的爱是孩子自信、快乐的源泉。

只有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身上才能散发出爱的光芒和能量。

02

在这部剧中,黄磊饰演的陈卓也离婚了。

但陈卓的女儿陈佳佳却有着和金家俊截然相反的性格。

他们在剧中的一段对话,更是把两个人不同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佳佳在饭桌上很轻松很自然的问起金家俊:

“你爸妈是什么时候离婚的?”

金家俊略显尴尬地回答道:“6岁的时候吧。”

陈佳佳调侃道:

“同是天涯沦落人呀,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才7岁,我比你晚一年。”

金家俊有些沉默,陈佳佳继续问道:

“你爸妈离婚的时候,你是跟谁的呀?你先别说,我来猜。

肯定不是跟你妈,你爸呢?

好像也不是,你应该是跟你姥姥或者奶奶吧!”

金家俊仍旧保持沉默。

陈佳佳让他猜自己是跟谁的,他冷淡地说道:

“不想猜,懒得猜。”

陈佳佳不理会金家俊的冷淡,自问自答道:

“我一开始是跟我妈的,但我嫌我妈烦,就跟我爸了,所以我两个人都跟了。”

金家俊只评论了一个字:“牛”。

陈佳佳着急地问金家俊:“你到底是跟谁的?”

金家俊语气有些冷漠地回答道:

“我谁也不跟,我流浪。”

面对父母离婚,他们一个可以“笑谈过往”,一个却只能“把苦往肚里咽”。

一个好像“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一个却好像“永远也过不去这道坎”。

记得儿童问题研究专家迈克尔·霍顿曾经说过;

“尽管孩子生来带有不同的气质和基因,但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形成和巩固孩子的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

除了天生的气质差异,让两个孩子性格迥异的原因还有家庭环境的不同。

陈佳佳虽然也在离异家庭长大,但她从不缺少父母的爱。

妈妈是有钱的阔太太,不仅对陈佳佳有求必应,更会想方设法的讨好陈佳佳。

好看的衣服,喜欢的包包,限量版的潮流玩具,只要是陈佳佳喜欢的,妈妈一定慷慨解囊。

陈佳佳高考失利,妈妈想方设法的为陈佳佳规划未来。

陈佳佳参加面签考试,妈妈怀着孕,也要坚持在门口等着陈佳佳考试出来。

妈妈的爱不仅给了陈佳佳在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也让陈佳佳一直相信“即使妈妈再婚,妈妈也是爱我的”。

相比于妈妈的粗线条,爸爸对陈佳佳的爱则更显细腻和包容。

只要能让陈佳佳开心,无论陈佳佳是想在妈妈家住,还是想跟妈妈一起过生日,爸爸都充分尊重陈佳佳的意愿。

爸爸既是照顾陈佳佳生活起居的“贴心保姆”,又是跟陈佳佳无话不谈的“朋友”,更是看见陈佳佳被欺负,就奋勇上前的“保镖”。

马斯洛曾经说过:

“对于儿童来说,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都是从父母亲人那里所获得。”

爸爸妈妈对陈佳佳的关爱,给足了陈佳佳所需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父母离异,陈佳佳依然能够长成一个开心,阳光,健康的孩子。

所以让孩子受伤的本质,不是父母婚姻的解体,而是破碎的亲子关系。

记得张晋老师曾经说过亲子关系的五种状态:

断裂、接受、喜欢、崇拜、信仰。

其中,“断裂”是最悲哀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不能选择的唯一。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

每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都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密切相关。

只有被爱喂大的孩子,才能开朗自信、才能充满安全感,拥有幸福力。

03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让人很难过的新闻。

10月底的天津,夜间温度几近0度。

一个无家可归的小男孩,躺在路边的汽车顶上睡觉。

社区里的热心人士,想把小男孩送去福利机构,了解后才知道:

原来,小男孩是有家人的。

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小男孩回家妈妈不开门。

小男孩无处可去,只好流落街头。

网友们纷纷谴责: “父母的错,为什么让孩子买单?”

是啊,父母离婚,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幸。

再让孩子成为父母错误的承担者,比不幸更不幸。

我们谁都无法确定自己会一直幸福,但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无论夫妻感情如何,都要做孩子最好的父母。

即使我们碰到了难关,也请记住这三句话:

1. 不要让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变成下一代内心不易察觉的阴影。

《小欢喜》里,乔英子的父母离婚后关系很糟。

乔英子的妈妈宋茜不仅对爸爸充满敌意,不让爸爸见女儿,还经常逼着乔英子站队。

爱妈妈也爱爸爸的乔英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在父母两人的“争夺战”中身心俱疲。

心理医生说:

“离婚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父母关系的糟糕才是。

父母双方任何一方对对方的否认,在孩子看来,都是对自己的否认。”

深以为然。

父母离婚,是一种选择。

但孩子没有选择,他们只有唯一的父母。

如果父母把自己对前任的恩怨和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缠绕在一起,让孩子成为两人互相要挟的工具,或者是把孩子当成自己发泄情绪的垃圾桶,或者是在孩子面前极力诋毁对方。

这都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惶恐、不安、困惑和对自己的怀疑。

所以即使夫妻不再相爱,但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仍然是父母共同的责任。

2. 比父母离婚更可怕的,是无休止的争吵。

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曾用自己的两只手比了一颗心,然后对总是吵架的父母说:

“我的左手代表妈妈,右手代表爸爸,这颗心就代表我。

你们总是吵架,这颗心就碎了。”

父母争吵不休,孩子痛苦不堪。

他们总是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判断自己的家庭环境是否安全。

父母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学会用爱沟通,孩子才能家庭中得到爱的滋养。

3. 健康的父母关系,好过凑合的父母关系。

诗人菲利普·拉金说:

“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会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

父母伪装出来的幸福,就像一根随时会崩断的钢丝,不仅自己战战兢兢,也会让孩子在这种紧张的、危险的、脆弱的关系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孩子要的是真真切切的幸福,不是伪装出来的表面幸福。

与其让孩子在凑合的家庭氛围里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不如让孩子在健康可靠的父母关系里持续被爱。

父母的质量不在于是不是单亲,而是父母的角色演的好不好。

一个高质量的单亲家庭,远远胜过一个糟糕的双亲家庭。

04

东野圭吾曾说:

“很多父母双全的孩子,最后也生活的不幸。

孩子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父母是否双全。”

的确如此。

家庭是否完整,并不是衡量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的标准。

能否为孩子营造一个持续的,有爱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

只要不让亲子关系随着夫妻关系的断裂而断裂,不让孩子在父母的硝烟里受到伤害,只要给足孩子需要的爱与关注,我们的孩子就能向阳生长。